校长会14 || 于 伟:教育要满足与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社会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繁忙与紧迫成为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们操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却没有时间关心自己。学校里的儿童亦如此。儿童很繁忙,除了常规的在校学习之外,还要忙着参加课外辅导、业余兴趣班、学习辅导班,儿童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面临巨大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儿童面临的生存与生活的现实困境予以回应,关注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引导儿童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学会关心自己。
关心自己是儿童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我们往往关注“认识你自己”,而同样是苏格拉底关注的“关心自己”这一观点却被忽视,这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式与偏见。现代学校教育把分数、绩效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致使儿童通过知识、技能、成绩、排名、荣誉等,来认识自己、确证自己、实现自己,但却并不真正“关心自己”。事实上,认识自己是关心自己的手段,也是关心自己的结果。一个关心自己的人才会反思自己为什么活、为谁活、怎么活,才会追问什么是好世界、好社会、好教育,才会自觉地追求一种美好生活。
教育引导儿童关心自己,主要体现为对自我的教化。教育和人生有着共同的边界,人的一生都在从事自我教化和自我治理的修身实践。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典型的从关心自己出发,在做人、交友、学习等多方面学会生活。作为一种自我修身,教育要引导儿童关注的不是身外的名和利、绩效和分数,而是关心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使身心更健康,关心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使灵魂更美好、更和谐。那么教育应该如何促进儿童美好生活的实现呢?
第一,要反思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树立一种整全的儿童观念。作为整全的人,儿童是目的,不是手段。儿童不是动物,动物要生存而人要生活,人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过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儿童不是学习机器,机器可以经受简单机械的重复和训练,而生命需要生动丰富的经历和体验,人渴望通过自己的情感、意志、精神和思维方式,过一种有诗意、有创造的生活。因此,当谈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时,如果只盯着他的分数、错题、书写规范,而不考虑其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的好坏,就是把儿童当作动物或者机器,当作手段或者工具,是在扼杀儿童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第二,要妥善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理解儿童、保持童心,看到儿童眼中的世界。我们讨论关心认识自己,探寻儿童的美好生活,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唤醒成人,不仅要从认识论的视角看待儿童,还要从生存论和存在论的角度真正关心作为有生命力、有心灵世界的独特个体的儿童,处理好儿童与成人、自然与人为的关系。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成人必须为儿童适当留白,学会放权、学会等待。说到底,儿童不仅仅是成人研究和培养的对象,更是同成人一起面对生活、改善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鲜活个体。
第三,要适当处理现实性与可能性的关系,重视儿童的精神成长和自主发展。儿童被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世界之中,要继承已有的文化文明成果,适应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还要面对种种潜在的危机与风险,因此,儿童的生活具有最原始的无主体性、脆弱性。儿童不是现成的存在物,世界对于儿童也不是一种现成的存在,儿童不仅要被动地继承、适应现实生活,还要主动地创造和建构可能的生活。儿童美好生活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向未来敞开更多的生活可能性和存在可能性,使儿童能够担负起创造幸福、获得自由的人生责任和义务。
第四,要处理好儿童小我和大我之间的关系,满足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多层次需要。儿童的美好生活主要体现为对儿童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的满足。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出的“率性教育”,提出要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和培养儿童社会性,就是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引导儿童学会关心自己、认识自己。儿童美好生活最真实的内涵是让儿童的天性、个性和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培养,让儿童愿意活着,活得有尊严、有兴趣、有意义、有担当。教育工作者要从儿童小我的美好生活出发,引导儿童关心认识自己、关爱他人、参与社会,使儿童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满足与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从操心儿童的“在”、关注儿童的思,到培养儿童的行,教育要始终关注如何引导儿童通过自身的思维、言说和行动来关心认识自己。以儿童的美好生活为指引,教育旨在帮助我们共同理解反思和建构儿童与天、地、人、己、工具之间的关系,回应儿童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人类性的、普遍性的、时代性的问题。
2021年校长会栏目文章链接↓
蔡润圃 | 山东烟台:整体统筹,推进全域县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张贵荣 汪自仁 | 甘肃会宁:“全县一盘棋”让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吕 建 董裕华 | 江苏海安中学:探寻轻负优质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余 卫 |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赋权增能,推动集团化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2期 · 校长会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